南海之濱,風勁潮涌。東方之珠中國香港迎來全球賓朋,共襄合作盛舉。
9月24日—26日,第五屆“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論壇在香港舉行。來自全球近50個國家和地區的稅務部門負責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13個國際組織,40余家中外跨國企業代表共500余人匯聚一堂,共商深化稅收征管合作,共話“一帶一路”美好未來。
這是一次如約而至的盛會。2019年4月,中國國家稅務總局首倡發起“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機制,致力于提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稅收領域協調性、互惠性,共建增長友好型稅收環境,一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多邊稅收合作平臺應運而生。
這是一次成果豐碩的盛會,與會嘉賓就提高稅收確定性、優化稅收營商環境、加強稅收征管能力建設等多個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論壇圓滿完成各項議程,達成一系列廣泛共識,并發布九項重要成果。
著眼于推動“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行穩致遠、走向深入,合作機制提供了最佳平臺。五年來,合作機制的“國際朋友圈”不斷壯大,從亞歐大陸延伸到非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隨著馬爾代夫稅務局的最新加入,目前已有37個成員和30個觀察員。合作機制各方攜手共進、深化合作,架起促進經貿暢通、提升稅收治理能力的合作之橋,展現共建“一帶一路”的蓬勃生機與無限活力。
共建共享 搭建多邊稅收合作之橋
只有共商、共建、共享,才能鋪就共同發展的繁榮之路。
隨著共建“一帶一路”不斷深入,加強國際稅收合作成為應勢之舉。時間回溯至2019年4月,第一屆“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論壇在古老的中國烏鎮召開。論壇期間,34個國家(地區)稅務部門作為成員、22個國家稅務部門和國際組織作為觀察員共同簽署《“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機制諒解備忘錄》,標志著“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機制正式成立。
合作機制由理事會、秘書處、論壇和“一帶一路”稅收征管能力促進聯盟四個部分構成,旨在通過加強稅收征管合作,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打造一個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的稅收業務交流群,促進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貿易及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實現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提出的包容性、可持續發展。
和衷共濟,攜手同行。五年來,“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機制從無到有,穩步發展,為國際稅收合作打開新空間。作為合作機制的重要品牌活動,“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論壇先后在中國烏鎮、哈薩克斯坦(線上)、阿爾及利亞、格魯吉亞、中國香港成功舉辦了5屆。
前4屆合作論壇累計發布《烏鎮行動計劃(2019—2021)》《努爾蘇丹行動計劃(2022—2024)》等20項重要成果。在剛剛結束的第五屆合作論壇上,與會各方達成一系列廣泛共識,并發布《第五屆“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論壇聯合聲明》《香港行動計劃(2025-2027)》等九項重要成果。合作論壇深化了各國稅務部門間的交流互鑒,進一步推動完善透明、高效、穩定、可預期的稅收合作機制。
格魯吉亞稅務局副局長帕塔·基拉澤在合作論壇上表示,自成立以來,合作機制的聲譽大大提升,在全球稅務征管界的影響力愈發深遠。
互學互鑒 不斷壯大跨境合作“朋友圈”
春發其華,秋收其實。站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新十年的起點,稅收領域合作正書寫新的篇章。在“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機制的引領下,合作機制各方互學互鑒、共建共享,推動合作機制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愿景轉變為現實,涌現出一批國際稅務領域廣受認可的成果。
五年來,“一帶一路”稅務學院多地開花,互學互鑒的“朋友圈”不斷壯大——
今年9月初,中國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局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設立“一帶一路”稅務學院·澳門(橫琴校區),作為“一帶一路”稅務學院·澳門的重要教學補充單位,面向葡語國家(地區)財稅官員交流學習提供中國式現代化稅務實踐場景教學等多樣化的學習資源。近日,在阿爾及利亞稅務局和合作機制秘書處的共同努力下,“一帶一路”稅務學院·阿爾及爾正式成立,將致力于用法語和阿拉伯語向非洲國家稅務官員提供培訓。
至此,“一帶一路”稅務學院已增至6所,分別位于中國(揚州、北京、澳門)、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沙特阿拉伯(利雅得)以及阿爾及利亞(阿爾及爾)。截至2024年8月,此前成立的5所“一帶一路”稅務學院已累計組織140余期線上線下培訓,培訓了來自120多個國家(地區)約6000名財稅官員。
五年來,合作機制官方網站和期刊接連落地,共享共建的“朋友圈”不斷擴容。
2020年,合作機制官方網站正式上線,開展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稅務部門政策梳理和效應分析。截至今年8月,合作機制官方網站累計訪問量超過24萬次,訪客遍布175個國家(地區)。公開發行的《“一帶一路”稅收(英文)》期刊,內容涵蓋全球稅收資訊、前沿稅收理論探討、各國有益稅收實踐等方面,成為各國稅務部門交流觀點、分享經驗、展示風采的重要窗口。
互利共贏 鋪就共同發展繁榮之路
“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機制發起于中國,機遇和成果屬于世界。五年多來,中國稅務部門協調“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機制相關方,推出一系列便利跨境投資貿易的合作舉措,讓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眾多企業實實在在受益。
2023年10月,中國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稅路通”跨境服務品牌,推出國別(地區)投資稅收指南、海外稅收案例庫、跨境納稅人繳費人常見問題解答和“走出去”稅收指引四個知識產品,形成跨境稅費服務協同共治的工作格局。
中國國家稅務總局依托“稅路通”跨境服務品牌,梳理現行有效的51項穩外貿穩外資稅收支持政策和征管服務舉措,更新發布《穩外貿穩外資稅收政策指引》,精準推送實現“政策找人”“產品找人”,2023年累計向超13萬戶跨境納稅人定向推送國別(地區)投資稅收指南和稅收紅利賬單。
打開中國國家稅務總局官方網站的“稅路通 稅收服務‘一帶一路’”專題頁面,稅收條約、稅收指南、稅收指引、海外案例、跨境問答、全球稅訊……涉及跨國企業的知識產品被歸納得十分詳細。目前,中國國家稅務總局通過官方網站,對外發布了105份國家(地區)稅收指南、26個海外案例、50個跨境問答和159條全球稅訊。
大道致遠,海納百川。五年來,“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步伐不斷邁進,國際稅收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為企業“走出去”、外資“引進來”帶來實實在在的紅利。數據顯示,2018年—2023年,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貨物貿易從1.9萬億美元增長至2.8萬億美元,年均增長8.1%,占比由40.6%提高至46.6%。中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直接投資累計超過1800億美元,年均增長5.9%。
互融互促 攜手共進
粵港澳深四方簽署稅收服務合作備忘錄
粵港澳大灣區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更在“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機制中積極作為。
9月24日,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胡靜林的共同見證下,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國家稅務總局深圳市稅務局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稅務局、澳門特別行政區財政局共同簽署《稅收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四方合作備忘錄》(下稱《合作備忘錄》)。
粵港澳大灣區具有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的特點,粵深與港、澳分屬不同的稅收管轄權,稅收制度、稅收征管體制和方式等存在較大差異,在“一國兩制”下,三種稅收體制如何互融互促,是推進稅收更好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面臨的重要課題。
根據合作備忘錄,四方將共同深入研究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稅收服務規則和協作機制對接融通等問題,更好促進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特別是著力推進納稅服務協同,共同為粵港澳大灣區內納稅人提供優質高效智能的辦稅體驗;加強稅收征管協調,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納稅人跨境業務涉稅事項辦理更加順暢;加強經驗交流,及時分享各方重要稅收征管及政策變動信息,持續推動優化稅收管理及服務舉措;促進人才建設,深入開展常態化交流互鑒,攜手培養更多國際化稅收專業人才。同時,四方將健全合作工作機制,建立聯席會議和聯絡人制度,共同研究和落實相關重點工作任務,不斷深化拓展合作范圍。
香港稅務學會會長石詠文指出,《備忘錄》的簽署不僅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納稅人跨境業務涉稅事項辦理更加高效順暢,還特別提到四方會加強分享征管經驗及最新的技術應用,致力培養更多國際化稅收專業人才。
澳門馬若龍建筑師事務所大灣區合伙人、澳門建筑協會委員甘燕霞對此充滿期待:“我同時經營著內地和澳門的兩家公司,這些年來,內地稅務部門積極推進跨境辦稅越來越方便。我非常期待四方稅務部門接下來聯合推出的服務舉措,相信以后跨境辦理稅費業務會更流暢、更無感?!?/p>
從謀篇布局的“規劃圖”轉化為精耕細作的“施工圖”,《合作備忘錄》將為港澳地區與內地深化稅收合作,推動貿易投資便利化提供更加有力的稅收支持。
統一報價,無隱形消費
個人信息安全有保障
一對一專屬顧問
服務出問題客服經理全程跟進